【AI】All things AI w @altcap @sama & @satyanadella. A Halloween Special -2025-M10
封面
- 标题:All things AI w @altcap @sama & @satyanadella. A Halloween Special. 🎃🔥BG2 w Brad Gerstner
- 链接: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Gnl833wXRz0
- 发布日期:2025-10-31
- 总字数:3539
- 预估阅读时长:约 12 分钟
- 生成时间:2025-11-02 12:52:04
- 覆盖时长:01:14:20
- 识别说话人:@, A, B, C, D
摘要
- 本期对话围绕微软—OpenAI最新“结构性重组”与长期合作展开:非营利“OpenAI Foundation”一举持有约$130B OpenAI股权,首次$25B聚焦health与AI security/resilience;商业层由PBC承载融资和规模化。
- 独家条款明确化:OpenAI将在Azure上独家提供“stateless APIs”(至2030),其余产品(含agents、开源模型、Sora、wearables等)可多平台分发;存在长期rev share直到2032或AGI被验证为止。
- 计算与电力成新瓶颈。短期“供不应求”,但Sam也警示中长期或现若干次“算力过剩”节点;Satya强调“nothing is a commodity at scale(规模下无商品化)”,并提出“token factory vs agent factory”的双层价值框架。企业端变现清晰,“agents are the new seats”;消费端经济学仍在重塑。
全文
开场与合作总论(00:00:00 - 00:00:41)
Sam Altman:我认为这是一个在各阶段都很棒的合作。起初我们对未来走向“as Satya said”毫无头绪,但我真心觉得这是史上伟大的tech partnerships之一。没有微软,尤其没有Satya当年的early conviction,我们做不到现在。
轻松破题:家庭与年龄(00:00:31 - 00:01:13)
Brad Gerstner:真是“大周”。Sam,孩子怎么样?
Sam Altman:很棒。每个cliche都是真的,这是人生最好的事。
Satya Nadella:只要享受。我孩子很小的时候我太忙了,现在想重来一次。那是最precious的时间。
Sam Altman:我高龄做父亲也快乐,但有时真希望还像25岁那样有精力。
宏观时刻与合作重组大事件(00:01:42 - 00:05:03)
Brad Gerstner:从GTC到“not enough compute”,到宏观降息与全球大单,再到你们周二的重磅公告,恭喜明确了合作框架。微软自2019年起累计投资约$13-14B,持股约27%(完全摊薄后)。
Satya Nadella:是的。但更独特的是OpenAI重组催生了一个巨大的nonprofit——OpenAI Foundation。我们很自豪能与两大nonprofits有关联:Gates Foundation与OpenAI Foundation。我们是早期backer,Sam团队有远见并masterful地执行。
Sam Altman:这结构既让nonprofit增长价值,也让PBC获得持续扩张所需的资本。6年合作达成许多成就,未来更多。我甚至希望微软从这笔投资里赚$1T。
基金会定位与首批投向(00:05:26 - 00:07:49)
Brad Gerstner:nonprofit起步就被注入约$130B OpenAI股权,CA AG不反对,首$25B将用于health与AI security/resilience。Sam,谈谈为什么这些方向?
Sam Altman:创造价值的最佳方式是让人们用上amazing tools。我热爱资本主义与公司。然而有些领域market forces不完全对齐公共利益,或AI带来全新可能(例如“truly automated discovery”)。如果能用AI大幅推进治病并让数据开放,将是巨大的公共福祉。关于AI resilience,我们应资助cyber defense、AI safety研究、经济研究等,帮助社会平稳跨越转型期,虽然途中会有choppiness,但彼岸非常光明。
重点:用AI做科学与“自动化发现”被视作全新且高杠杆的公益赛道。
模型分发、独家与AGI验证流程(00:07:50 - 00:11:18)
Brad Gerstner:OpenAI的leading models可在Azure分发,但七年不能在其他major clouds(直到2032,或AGI提前触发)。开源模型、Sora、agents、codecs、wearables等可多平台。也有长期rev share直到2032或AGI触发。
Sam Altman:我们保持“stateless APIs”在Azure的独家到2030,其他产品会广泛分发,这是双赢。
Brad Gerstner:假设rev share为15%,营收$20B则$3B付给微软,计入Azure营收?
Satya Nadella:有rev share,精确科目归集问Amy。
Brad Gerstner:AGI提前触发会结束独家与rev share。你们有专家panel的“jury”机制。Satya称离AGI仍远;Sam相对更bullish。会担心2-3年内要启用jury吗?
Sam Altman:有流程是好事。技术会有surprising twists,我们会保持良好伙伴关系并动态调整。
Satya Nadella:同意。我们的目标是让能力进步,并最大化人们与组织的收益,这也是最初吸引我们与OpenAI合作的mission。
重点:“stateless APIs”在Azure独家到2030;AGI验证存在第三方专家“jury”流程作为重要触发器。
收入与万亿级算力承诺的张力(00:11:24 - 00:15:12)
Brad Gerstner:外界质疑$13B营收如何支撑$1.4T的算力承诺?
Sam Altman:我们营收已显著高于$13B,而且增长陡峭。若想卖你(Brad)的OpenAI股权,我立刻帮你找买家(笑)。我们押注营收继续陡增:ChatGPT增长、成为重要AI cloud、consumer device业务、AI自动化科学创造巨大价值。当然有风险,但如果没有compute,就无法做出相应模型与营收。
Satya Nadella:作为partner与投资人,OpenAI每次给的business plan都超额完成,执行力很强。
Greg Brockman(转述片段):如果我们能10x compute,未必10x收入,但绝对会显著更多;我们被compute严重约束。
供给约束:电力与价格—需求弹性(00:15:20 - 00:20:40)
Sam Altman:是否“永远不够的compute”需结合价格曲线理解。若compute“per unit of intelligence”价格骤降100x,使用量会远超100x;反之更高智能也会有人愿意支付更高单价。
Satya Nadella:若“intelligence ~ log(compute)”,就要极致提升tokens per dollar per watt,让智能“Jevons paradox”式地成为GDP驱动。
Sam Altman:如今更像“log(intelligence) ~ log(compute)”,但也可能找到更优scaling laws。
Brad提问是否2-3年内几乎不可能出现“compute glut”。
Satya Nadella:短期真正瓶颈是power与就近建“warm shells”。可能芯片在库却无法上电,这正是我今天的问题。供需周期难以线性预测。
Sam Altman:**未来一定会有“glut”时刻(2-3年或5-6年),甚至多次。**若极廉价能源快速上线,会有合约被反噬。我们见证“每年约40X的cost per unit of intelligence下降”,这是对基础设施极具挑战的指数。若突破继续,个人笔电就能跑personal AGI,一些人会在周期性过剩中被严重“烧伤”。
重点:短期受电力与机电配套约束;中期不排除“算力过剩”周期;成本曲线以极快速度下降。
融资方式:是否IPO(00:23:20 - 00:24:10)
Brad Gerstner:若按巨型消费公司倍数,流通10-20%估值或至$1T,可募$100-200B。
Sam Altman:首选以营收增长自我造血;但也愿意让零售投资者参与,这是IPO最吸引我的点之一。
监管:反对“50州拼布”,支持联邦统一(00:24:11 - 00:27:40)
Sam Altman:Colorado AI Act让人无所适从。我担心“50 state patchwork”,应有联邦层面的统一规则。不是反对监管,而是反对碎片化监管。
Satya Nadella:微软与OpenAI能应对,但这会扼杀初创。希望美国联邦统一,也希望美欧协调,利于创新生态(虽短期不乐观)。
路线图:2026年的惊喜(00:27:40 - 00:31:52)
Sam Altman:我最兴奋的是Codex/agents从“多小时”走向“多天任务”,软件生产方式将翻篇;2026年期望看到AI实现“very small scientific discoveries”,这是在“扩展人类知识总和”,本质上接近superintelligence。设备与robotics也会进展。
Satya Nadella:ChatGPT的“UI meets intelligence”是魔法时刻;在coding里,我们正走向“macro delegation, micro steering”的新UI范式。
Sam Altman:这也是我们做“new form factors”的原因,现有电脑不适合这种工作流。设备要always-with-you、能异步执行、按需micro steering、具备语境感知。
Brad Gerstner:给“几乎免费”的personal assistant给数十亿人,日常“pedestrian”反而最具影响;从answers跃迁到memory与actions,并以耳机等设备交互,意义重大。
重点:AI做科学的“小突破”被视作跨时代里程碑;人机交互范式将围绕“长期任务代理+微操控”重构。
投资决策回溯:2019的1B与Kevin/Bill(00:32:02 - 00:36:08)
Satya Nadella:我们2016年就与OpenAI在Azure上合作RL(如Dota 2)。2019年当Sam谈到text、transformers与scaling laws,我们看到了与微软“信息工作+自然语言”长期战略的同频。给董事会提1B给“crazy structure”的nonprofit+PBC时有争议,Bill(Gates)起初怀疑,但看到GPT-4 demo后态度转变。GitHub Copilot的Codex让我从“1到10”下定决心。
合作价值的全谱系(00:37:04 - 00:39:40)
Satya Nadella:关键是Azure上的“stateless API exclusivity”,企业要用无状态API+数据库存状态,构建完整AI工作负载,这与Azure Foundry的“evals + app server”正好契合。更重要的是我们拥有“royalty-free IP access”七年,为GitHub/M365/Consumer Copilot等提供“相当于一个免费的frontier model”的灵活度。
重点:“stateless API exclusivity + royalty-free IP access”构成微软在基础设施与应用两端的独特位势。
财务透明、供给权衡与RPO(00:39:45 - 00:47:35)
Satya Nadella:我们会最大化透明。投资$13.5B,最多亏$13.5B;但更关键是Azure增速、M365 Copilot渗透等带来的综合回报。过去我们在fleet的“代际/地域/生命周期”可替换性上做了艰难取舍,因此让OpenAI去其他地方按需采购,以平衡Azure长期结构、1P高毛利(Copilot、Security、Health等)与客户多样性。
Brad Gerstner:Azure增长39%至$93B运行率,若有更多compute可达41-42%?
Satya Nadella:没错。RPO约$400B,平均两年期,1P与3P都多元、扎实。我们按此高确定性扩大产能。
竞争与规模:规模下的“非商品化”(00:47:36 - 00:50:06)
Satya Nadella:与AWS/GCP的竞争每天都在。“Everything is a commodity,except at scale, nothing is a commodity.” 我们通过供应链/软件效率叠加规模效应来维持健康margin。OpenAI作为最大工作负载推动我们更快降本提效,进而让我们更具价格竞争力。资本开支是一体化组合,为整个云与AI投资复利。
重点:“nothing is a commodity at scale”是云—AI产业结构的核心洞见。
循环交易与可持续性(00:50:09 - 00:52:33)
Satya Nadella:我们的$13.5B训练投资未记Azure营收;Azure营收来自ChatGPT与API真实消费。市场上vendor financing并不新颖,关键看最终需求是否真实。我们未进行复杂的循环结构,最终会被需求验证。
SaaS架构重构:从逻辑层到agent层(00:52:36 - 00:56:41)
Satya Nadella:AI打破过去“数据-逻辑-UI耦合”的SaaS结构,新的“agent tier”取代business logic。M365的“低ARPU/高usage”让我们可把数据充分暴露给AI做grounding。AI推动代码、PPT、Excel与聊天对话等数据进入Graph/Repo的“历史高位”。M365 Copilot定价高于任何既有SKU但部署更快、使用更深;GitHub在过去一年里的有效用量等同其前10多年累积,coding正从工具转向“wage substitute”。
重点:SaaS的价值关键从“功能”转为“数据+上下文+agent”,低ARPU/高usage体系更具AI乘数。
价值分配:token factory vs agent factory(00:56:42 - 01:00:18)
Satya Nadella:驱动AI价值的有二:
- “token factory”(硬件/系统/系统软件/运行优化,异构fleet的最大化token throughput,这正是hyperscaler的know-how);
- “agent factory”(围绕outcomes/evals最有效使用tokens,动态选择模型与任务分配,如GitHub Copilot的auto mode)。
总体上,这一轮软件有非零marginal cost,商业模式必须随之优化。
重点:微软以“双工厂”框架统摄从芯片到应用的优化路径,明确软件在AI时代的边际成本与价值创造方式。
搜索vs聊天的经济学与“agents are the new seats”(01:00:18 - 01:04:04)
Satya Nadella:搜索具有“固定索引/可摊销”的神奇经济学;聊天每次都要烧GPU,经济学不同。消费端早期多是freemium/subscription,未来可能有“agentic commerce”或新的广告单元。对我而言,消费端经济学在重构中;企业端更清晰,“agents are the new seats”,按席位/消费的混合变现场景将成熟。
重点:消费端经济学尚未定型;企业端将以“代理席位”为新计量单位。
就业与生产率:新工作流与最大杠杆(01:04:04 - 01:10:21)
Satya Nadella:我相信生产率曲线会弯折。我们在内部“标准配发”M365与GitHub Copilot,并学习“如何与agents共事”,像当年我们学会用Excel重新定义预测一样。有人通过自建agents自动化DevOps运营,团队效率激增。未来我们会增长headcount,但以更大杠杆增长——“what不变,how重学”,先经历一年左右的“unlearning & learning”。
再工业化、能源与全球布局(01:10:22 - 01:14:06)
Satya Nadella:数据中心不是“空仓库”,其建造与本地供应链就是美国再工业化的一环。同时,美国在吸引外资,也在向全球输出“token factories”,把最佳美国科技带到欧洲、亚洲、拉美、非洲,形成互信与共同繁荣。这让我对未来非常乐观。
Brad Gerstner:我看到华府与硅谷的协调、亚洲大单与国内再工业化的合力,对未来几年经济保持极大乐观。
结语与免责声明(01:14:16 - 01:14:20)
Satya Nadella:提醒大家,这些只是我们的观点,不构成投资建议。
——
加粗标注的要点,代表本期对话中更具前瞻性或非共识的洞见,例如:
- “stateless APIs”在Azure的独家期、AGI“jury”触发机制;
- 计算短缺真正瓶颈在电力与“warm shells”,中长期或现多轮“compute glut”;
- “nothing is a commodity at scale”与“token factory/agent factory”的双层框架;
- “agents are the new seats”,企业端变现更清晰,消费端经济学重构中;
- AI用于“自动化科学发现”被视为迈向superintelligence的关键拐点。
欢迎交流与合作
目前主要兴趣是探索agent的真正落地,想进一步交流可加微信(微信号:cleezhang),一些自我介绍。